臘麪
成語(Idiom):臘麪(là miàn)
發音(Pronunciation):là m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過于陳舊、過時。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臘麪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臘指農歷十二月,麪指面食。臘麪原指農歷臘月時期的年糕,因為年糕在制作后需要晾曬一段時間才能食用,所以會變得干硬。由此,臘麪成為一個比喻,表示人或事物過于陳舊、過時,不再適應時代的發展和需求。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臘麪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人或事物過時、不合時宜的情況。可以用于描述過時的技術、陳舊的思想觀念、老舊的設備等。例如,我們可以說一個公司的管理制度已經臘麪了,意思是指該公司的管理方式過時,需要進行改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臘麪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中的一則寓言故事中。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因為過于珍惜自己的年糕而錯過了食用的最佳時間,導致年糕變得干硬不好吃。這個故事引申出了臘麪這個成語的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臘麪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舊手機已經臘麪了,你應該考慮換一個新的。
2. 這種過時的管理方式已經臘麪了,我們需要進行改革。
3. 這個老師講的課程內容太臘麪了,完全不適應現代教育的需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臘麪聯想為年糕,年糕制作后需要晾曬一段時間才能食用,因此變得干硬。通過這個形象化的記憶,可以更容易記住臘麪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過時、陳舊相關的成語,如“落伍”、“一代不如一代”等,以豐富你的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玩具已經臘麪了,我不再喜歡玩它了。
2. 初中生:這本教材已經臘麪了,我們需要更新的版本。
3. 高中生:這個觀念已經臘麪了,我們應該接受新的思想觀念。
4. 大學生:這個網站的設計已經臘麪了,需要進行界面優化。
5. 成年人:這種傳統的婚禮形式已經臘麪了,我們可以嘗試新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