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走
基本解釋
逃跑。《韓非子·初見秦》:“ 荊王 君臣亡走,東服於 陳 。” 唐 韓愈 《順宗實錄四》:“ 楚王 失國亡走,一言善而復其國,至今稱為賢者。”
成語(Idiom):亡走(wáng zǒu)
發音(Pronunciation):wáng z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逃亡、逃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亡走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亡”意為逃亡、逃走,“走”意為離開、行走。亡走形容人因害怕、畏懼或逃避某種情況而迅速離開或逃跑。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亡走常用于形容逃避問題、面對困境時的行為。它可以用來描述人們在面對困難、危險或責任時選擇逃避或回避的行為。這個成語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文學作品中以及各種社交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亡走的故事起源目前尚無確切記載。然而,亡走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歷史和文化中,人們常常使用這個成語來形容逃避困境或危險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亡走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亡”和動詞“走”組成。其中,“亡”是動詞,意為逃亡、逃走;“走”是動詞,意為離開、行走。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困境面前,他選擇亡走,沒有勇氣面對現實。
2. 面對挑戰,我們不能亡走,而是要勇敢面對并解決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亡走這個成語可以通過以下方法:
1. 關聯:將“亡走”與逃避困境或危險的行為聯系起來,形成聯想。
2. 反義詞:將“亡走”與勇敢、面對困難相對立的概念聯系起來,形成對比。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想要更深入地學習亡走這個成語,可以:
1. 閱讀相關文學作品,了解成語在不同文本中的使用方式和意義。
2. 通過閱讀成語故事或成語詞典,了解更多有關亡走的故事和背景。
3. 嘗試將亡走這個成語運用到自己的寫作或口語表達中,加深對其意義的理解和記憶。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當遇到困難時,我們不能亡走,而是要勇敢面對。
2. 初中生(13-15歲):他因為害怕失敗而選擇亡走,沒有勇氣去嘗試。
3. 高中生(16-18歲):面對生活中的挑戰,我們不能選擇亡走,而是要勇敢地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