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懨懨
成語(Idiom):病懨懨
發音(Pronunciation):bìng yān y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病得很重,非常虛弱無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病懨懨是指人生病后,身體非常虛弱無力,沒有精神。形容病情嚴重,非常虛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病懨懨常用來形容病情嚴重,人體虛弱無力的狀態。可以用于描述生病的人,也可以用于比喻其他事物的虛弱無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病懨懨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位醫學家張仲景。他在《傷寒雜病論》一書中提到:“病懨懨者,少氣而腠理開,故懨懨也。”意思是病得很重的人,氣血不足,皮膚毛孔張開,所以形容人體虛弱無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病懨懨由兩個相同的形容詞“病”組成,中間用“懨懨”連接起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生病后病懨懨的,整天都躺在床上。
2. 她看到自己的孩子病懨懨的樣子,心疼不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生病后,病得非常重,整個人都變得虛弱無力,像是被病魔纏住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病情相關的成語,如“病入膏肓”、“病從口入”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媽媽生病了,她病懨懨的,不能陪我玩了。
2. 初中生:這場病把他折磨得病懨懨的,連學校都沒法去上課。
3. 高中生:考試前幾天生病了,整個人都病懨懨的,考試成績不太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