觕臚
成語(Idiom):觕臚(guī lǔ)
發音(Pronunciation):guī l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觕臚是一個由動詞“觕”和名詞“臚”組成的成語,意為“觸犯官吏的底線”。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觸犯官員的底線,犯下了嚴重的錯誤或得罪了權威人士。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觕,音cu;臚,音lǔ。觕臚原指觸犯官吏的底線,也可以泛指觸犯權威人士,得罪了上級。這個成語強調了一個人在行為上應當遵守規范,尊重權威,不得越雷池一步。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觕臚這個成語在日常生活中不常使用,但可以用于描述某人觸犯了權威人士的底線,或者犯下了嚴重的錯誤而遭到嚴厲批評或懲罰的情況。它可以用于正式場合、文學作品、新聞報道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觕臚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國。相傳,宋代文學家歐陽修有一次在宴會上對官員們進行了尖銳的批評,觸犯了皇帝的底線。皇帝非常生氣,立即將歐陽修貶為一個小官,這個事件成為了觕臚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觕臚是一個由動詞和名詞組成的成語,其中,“觕”表示觸犯、得罪,“臚”表示官吏、權威人士。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觕臚了上級,被調離了原本的崗位。
2. 這個員工觕臚了公司的規章制度,被開除了。
3. 學生們要注意,不要觕臚老師的底線,要遵守校規校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為了記憶這個成語,你可以將“觕”字與“觸”字聯想,兩個字形相似,都有觸碰的意思。而“臚”字可以與“路”字聯想,兩個字的發音相同。你可以想象自己在觸碰官員的底線時,走錯了一條路,犯下了錯誤。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的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有趣的成語,了解它們的起源和使用方法。成語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學習成語,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和價值觀。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 小學生:小明因為觕臚了老師的底線,被罰站了一節課。
- 初中生:他觕臚了校長,被記了一次嚴重警告。
- 高中生:這位學生因為觕臚了考試作弊,被取消了參加高考的資格。
- 大學生:他觕臚了導師的底線,導致研究項目被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