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
成語(Idiom):造林
發音(Pronunciation):zào l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進行大規模植樹造林的活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造林是指通過人工或機械的方式,在原本沒有樹木或者樹木稀疏的地方進行植樹造林的活動。這是一種環保行為,旨在改善環境、保護生態、防治水土流失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活動,也可以用于比喻任何一種積極的行動或工作,特別是在改善環境、推動社會進步方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在古代,人們普遍認識到植樹造林的重要性,不僅可以改善環境,還可以保護水源、防止土地沙化等。因此,植樹造林成為一種重要的行動,被賦予了積極向上的意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表示進行某種行動。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地區過去一片荒涼,經過幾年的造林,如今已經變成了一片翠綠的森林。
2. 他們決定通過開展義務植樹活動來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為社會造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造林”這個成語與植樹造林的場景聯系起來,想象自己在一片荒涼的土地上努力植樹的情景,以此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環境保護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植樹造林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參與到實際的植樹活動中。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們應該積極參加學校的植樹活動,為我們的校園造林。
2. 初中生(13-15歲):政府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活動,我報名參加了,希望能為環境做出一點貢獻。
3. 高中生(16-18歲):我們學校的生態園區是通過幾年的造林工作建立起來的,現在已經成為一個美麗的景點。
4. 大學生(19-22歲):我在大學期間參加了多次志愿者植樹活動,深刻體會到了造林對于環境保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