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首
基本解釋
謂人頭象 尼丘山 ,中低四方高。《后漢書·方術傳上·高獲》:“﹝ 高獲 ﹞為人尼首方面。” 李賢 注:“首象 尼丘山 ,中下四方高也。”
成語(Idiom):尼首
發音(Pronunciation):ní sh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頭頸部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尼首”由“尼”和“首”兩個字組成。“尼”指的是人的頭部,“首”指的是頸部。成語中的“尼首”指的是人的頭頸部位,常用來形容人的身體部位或者指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成語“尼首”常用于描述人的身體部位,可以用來形容人的頭頸部位的姿態或者狀況。例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頭頸部位挺拔或者彎曲。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尼首”的故事起源不明。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名詞和量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站得筆直,尼首挺拔。
2. 她低著尼首,默默地走過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尼首”與人的頭頸部位聯系起來,形成形象的場景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得筆直,頭頸部位挺拔的樣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人體相關的成語,了解更多關于身體部位的表達方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弟弟尼首一直都很直。
2. 初中生(13-15歲):她一直保持著尼首挺拔的姿態。
3. 高中生(16-18歲):他的尼首微微地低著,顯得有些不自信。
4. 大學生及以上:她優雅地低下尼首,向大家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