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案
成語(Idiom):煙案(yān àn)
發音(Pronunciation):yān 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被人誣陷或詆毀,被人加以抹黑或中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煙案源自古代的刑罰,指以火燒煙熏來懲罰犯人。后來引申為被人陷害、中傷或誣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被人誹謗、中傷或陷害的情況。常用于文學作品、口語交流和社交媒體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煙案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中的《李逵負荊》一篇中。故事講述了宋朝時期的英雄李逵被人誣告,被迫逃亡,并遭受了許多冤枉和困難。這個故事成為了煙案這一成語的寓意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煙案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煙”和“案”。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被人陷害成煙案,一夜之間名譽盡失。
2. 這個明星因為涉嫌犯罪,成了媒體炒作的煙案焦點。
3. 她的聲譽遭受了煙案的打擊,不得不辭去了工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煙案”的發音“yān àn”與“煙暗”聯想起來,煙暗表示被人遮掩、隱藏,與煙案的含義相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煙案相關的成語,如“冤案”、“中傷”等,以豐富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10歲):他們班上的小明被同學誣告偷了鉛筆盒,真是太不要臉了,簡直是一個煙案!
2. 初中生(11-14歲):我聽說那個明星因為涉嫌吸毒被警方逮捕了,真是一個大煙案!
3. 高中生(15-18歲):我覺得那個政治家被媒體曝光的丑聞是一場煙案,可能是競選對手故意誣陷。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那個企業家被媒體爆料涉嫌貪污,一時間成為了社會輿論的煙案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