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急
基本解釋
(1).呼吸急促。《資治通鑒·梁武帝太清三年》:“被圍既久,人多身腫氣急,死者什八九,乘城者不滿四千人,率皆羸喘。”《水滸傳》第二十回:“只見一個大漢……走得汗雨通流,氣急喘促。” 茅盾 《子夜》十六:“演說到最后幾句, 周仲偉 這胖子已經很氣急,幾乎不能完卷。”
(2).因惱怒而急躁。 李文翔 《新排長》:“上等兵的迷惘變成驚訝,眼睛倒豎起來,氣急地抓住馭手的胳膊。”
英文翻譯
1.flustered and exasperated
成語(Idiom):氣急(qì jí)
發音(Pronunciation):qì j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因憤怒或心急而顯得非常激動或焦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氣急是由形容詞“氣急”和動詞“氣急”組成的成語。形容詞“氣急”指的是因憤怒或心急而顯得非常激動或焦躁的狀態。動詞“氣急”指的是因為某種原因而感到憤怒或心急。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人的情緒激動或心急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氣急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人在某種情況下憤怒或心急的狀態。例如,當一個人因為工作壓力大而心急如焚時,可以說他氣急如火;當一個人因為別人的無理行為而感到憤怒時,可以說他氣急敗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氣急的故事起源并不明確。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經驗相符,因此在使用中被廣泛接受。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氣急是一個由形容詞和動詞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臉色變得氣急敗壞,因為他的計劃沒有得到批準。
2. 她聽到那個消息后,氣急地跺腳離開了房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要記憶這個成語,可以將其拆分為兩個部分:氣急。氣急可以聯想到憤怒或心急的狀態,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情緒相關的成語,如“怒火中燒”、“心急如焚”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10歲):我錯過了公交車,氣急地跺腳。
2. 初中生(14歲):考試前,同學們都很氣急,因為還有很多知識要復習。
3. 高中生(17歲):老師的講解太快了,學生們都氣急了,希望老師能慢一點。
4. 大學生(20歲):面試前,我感到非常氣急,因為我希望能夠順利通過面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