鏤楶
成語(Idiom):鏤楶
發音(Pronunciation):lòu k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文章或書法的筆力雄健、雄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鏤楶,意為刻雕楹柱。比喻文章或書法的筆力雄健、雄奇。形容文字或書法作品有力、雄奇、雄健、有氣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文章、書法或其他藝術作品的風格和氣勢。也可用來形容人的才華或作品的特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鏤楶這個成語的出處來源于《后漢書·班彪傳》:“班彪字孟昶,長安人也。好鏤楮。”班彪是東漢末年的一位著名的文學家,他在書法方面有很高的造詣,善于刻雕楹柱,因此被稱為“好鏤楮”。后來人們用“鏤楶”來形容文章或書法的筆力雄健、雄奇。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動詞+賓語,其中“鏤楶”為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書法作品雄奇大氣,真可謂是一派鏤楶之作。
2. 這篇文章的用詞準確、構思巧妙,充滿了鏤楶的力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鏤楶”與書法或藝術作品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一位書法家在雕刻楹柱,筆力雄健、雄奇,刻出了令人贊嘆的作品。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書法、藝術相關的成語和詞語,擴展自己的詞匯量和文化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字寫得很漂亮,每個字都像鏤楶一樣有力。
2. 初中生:老師的講課真是鏤楶之作,讓我們受益匪淺。
3. 高中生:這篇文章的描寫非常雄奇,真是一篇鏤楶之作。
4. 大學生:這部電影的畫面非常震撼,充滿了鏤楶的藝術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