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授
基本解釋
以目傳情。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四:“ 灼灼 , 錦城 官妓也,善舞《柘枝》,能歌《水調》,相府筵中,與 河東 人坐接,神通目授,如故相識。”
成語(Idiom):目授
發音(Pronunciation):mù sh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通過直接看、親自指導等方式傳授知識或技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目授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目”指眼睛,表示直接看;“授”指傳授,表示教導。目授的基本含義是通過直接看、親自指導等方式傳授知識或技能。這個成語強調了直接親身傳授的方式,強調了師生之間的面對面交流和指導。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目授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教育、學習和技能傳授的場景。它可以用來形容老師親自指導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也可以用來形容師傅親自教導徒弟學習技藝。此外,目授還可以用于強調知識傳承的重要性和親身經驗的價值。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目授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晉書·陳壽傳》中。據說,東晉末年,陳壽擔任了一位名叫王導的官員的秘書。王導非常欣賞陳壽的才華,決定親自教導他。于是,王導每天親自講解經書,并親自指導陳壽的學習。陳壽在王導的目授下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最終成為了一位杰出的歷史學家。這個故事成為了目授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目授是一個動賓短語,由“目”和“授”兩個漢字組成。其中,“目”為動詞,“授”為賓語。在使用時,可以根據需要添加主語和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老師親自目授,學生受益匪淺。
2. 師傅對徒弟進行了目授,徒弟技藝大增。
3. 這個技術是通過目授傳承下來的,非常珍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目授這個成語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可以想象一個老師和學生面對面坐在一起,老師親自指導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場景。這樣的場景可以幫助我們記住目授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目授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教育和師生關系的文化背景。你還可以學習其他與教育和學習相關的成語,例如“師出無名”、“授人以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每天都親自目授我們的功課,我們都很喜歡上課。
2. 初中生:老師通過目授的方式,幫助我們理解難題,提高了我們的學習能力。
3. 高中生:老師不僅目授我們知識,還教會我們學習方法和思考方式,讓我們成為更好的學習者。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幫助你全面了解和記憶“目授”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