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訟
基本解釋
有關馬買賣引起的訴訟。《周禮·夏官·馬質》:“馬及行,則以任齊其行。若有馬訟,則聽之。” 鄭玄 注:“訟,謂賣買之言相負。” 孫詒讓 正義:“《大司徒》注云:‘爭財曰訟。’ 鄭 意蓋以馬賣買相負而訟,亦爭財之事,故云馬訟。”
成語(Idiom):馬訟
發音(Pronunciation):mǎ sò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馬訟是指兩個人爭執不下,彼此爭辯不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馬訟源自于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有兩個人同時騎馬經過一座橋,由于橋的寬度有限,兩人無法同時通過。雙方爭執不下,彼此堅持自己先通過的觀點,最終無法解決爭端。因此,馬訟成為了形容爭執不休、爭吵不休的成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馬訟常用于形容爭論不休、爭執不下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兩個人在某個問題上的爭辯,也可以用來形容兩個團隊或組織之間的爭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馬訟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傳說。雖然沒有具體的歷史記載,但這個成語已經存在了很久,并被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中。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馬訟”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馬”和“訟”。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倆在會議上就這個問題進行了一場馬訟,爭執了整整一個下午。
2. 他們之間的馬訟已經持續了好幾個月,始終沒有達成一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馬訟”與“爭執不休”聯系起來記憶。想象兩個人在馬上爭吵不休的場景,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爭論、爭執相關的成語,如“爾虞我詐”、“各執一詞”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倆之間的馬訟,就像是兩只馬在比賽誰先過橋。
2. 初中生:老師給我們出了個問題,同學們為了答案展開了激烈的馬訟。
3. 高中生:班里的兩個同學因為一個小事情發生了馬訟,導致整個班級氣氛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