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隸
基本解釋
守門的仆役。《莊子·秋水》:“動不為利,不賤門隸。” 王先謙 集解:“固不為利,亦不以求利之守門僕隸為賤。”
成語(Idiom):門隸(mén lì)
發音(Pronunciation):mén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門下的仆役或隸屬于某個門戶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在門下供役的仆人或隸屬于某個門戶的人。比喻依附他人,沒有獨立自主的地位和作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某些人只會依附他人,沒有獨立自主的能力和地位。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些組織或機構依附于某個更大的組織或機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韓長孺列傳》記載了一個關于“門隸”的故事。故事中,韓長孺是韓信的門客,韓信因為功勛卓著而被封為楚王。然而,韓長孺并沒有因此而得到什么好處,仍然只是一個隸屬于韓信門下的仆人。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門隸”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兩個漢字組成,都是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是某大公司的門隸,沒有獨立開展自己的事業。
2. 這個組織是某政府部門的門隸,沒有獨立的決策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門隸”這個詞語的發音,將其與“門下隸屬”這個含義聯系起來。可以想象一個人在門下做隸屬于別人的工作,沒有獨立自主的地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社會等級制度和門第觀念的知識,以更好地理解這個成語的意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班里的門隸,總是跟在別人后面。
2. 初中生:他在學校里是個門隸,只會依賴別人的幫助。
3. 高中生:這個社團是學校的門隸,沒有獨立組織活動的能力。
4. 大學生:他在公司里只是個門隸,沒有機會獨立承擔重要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