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羣
基本解釋
猶言出眾。《尹文子·大道上》:“今世之人,行欲獨賢,事欲獨能,辯欲出羣,勇欲絶眾。” 唐 杜甫 《海棕行》:“自是眾木亂紛紛,海棕焉知身出羣。” 明 葉憲祖 《鸞鎞記·鎞訂》:“只為我才貌出羣,聲名播遠,京中多少王孫公子,騷人墨客,戶外之履常滿,笥中之句頻投。”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二:“某家有小兒,甫六齡,清秀在骨,器宇不凡,性亦矯矯出羣。”
成語(Idiom):出羣
發音(Pronunciation):chū qú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才出眾、出類拔萃,超過同輩或同行的水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出羣是由“出”和“羣”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出羣的基本含義是指一個人的才能、能力或品質超過了同輩或同行的水平,具有出眾的特點。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在人群中脫穎而出、異于常人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出羣一詞常用于贊美某個人的才華或能力超群,可以用來形容在某個領域或行業中具備突出才能的人。可以用于學術、職場、藝術等各個方面的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出羣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二十一年》的記載中。當時,齊國的大夫田恒在宴會上表演了一曲琴音,其音樂才華十分出眾,引起了在場的眾人的贊賞和稱贊。后來,人們就用“出羣”來形容田恒的才能超群,成為了一個用來贊美人才出眾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出羣”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出”是動詞,表示出來、離開;“羣”是名詞,表示人群、眾多的人。兩個字結合在一起,表示一個人從人群中脫穎而出,超越同輩或同行的水平。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才華出羣,在行業內享有很高的聲譽。
2. 她的演講能力出羣,每次演講都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3. 這個年輕的畫家的繪畫技巧出羣,被譽為行業的新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成語“出羣”:
1. 關聯記憶:將“出羣”與一個人從人群中脫穎而出的形象聯系起來,形成一個生動的畫面,有助于記憶。
2. 反義記憶:將“出羣”與平凡、普通的形象相對比,突出其與眾不同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才能、能力相關的成語,如“超羣”,“出類拔萃”等,以豐富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畫畫技巧出羣,每次畫都很漂亮。
2. 初中生:她在學校的科學競賽中表現出羣,獲得了第一名。
3. 高中生:他的寫作水平出羣,每次作文都能得到老師的贊賞。
4. 大學生:她的領導能力出羣,成功組織了一個社團活動。
5. 成年人:他的銷售業績出羣,成為了公司的銷售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