耑函
成語(Idiom):耑函
發音(Pronunciation):zhuān h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心胸狹窄,不開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耑函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耑”意為狹窄、狹隘,“函”意為容器、心胸。合在一起形容人的心胸狹窄,沒有開闊的胸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思想、見識狹隘,缺乏包容性和開放性。可以用于批評那些思維僵化、不愿接受新觀念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趙充國傳》中有一則故事,趙充國曾經勸告漢武帝修筑長城以防御匈奴,但被漢武帝拒絕。趙充國為此感到憤怒,他寫了一篇文章批評漢武帝狹隘的心胸,稱其為“耑函”。這個成語由此而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耑”和“函”分別表示狹隘和心胸。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思想非常耑函,對新觀念完全不接受。
2. 這個人心胸狹窄,總是抱著耑函的態度看待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耑函”與“狹窄的容器”進行聯想,形象地表示一個人的心胸狹隘。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寬容、開放思維相關的成語,如“心胸開闊”、“胸懷坦蕩”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是一個耑函的人,從來不肯和別人分享玩具。
初中生:老師說我們要有開放的心胸,不要像耑函一樣思維狹隘。
高中生:這個政治家的觀點非常耑函,完全不符合時代的發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