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索
基本解釋
晉 代書法家 衛瓘 和 索靖 的并稱。 唐 張懷瓘 《書斷·神品》:“﹝ 鐘繇 ﹞行書則 羲之 、 獻之 之亞,草書則 衛索 之下,八分則有《魏受禪碑》,稱此為最。”
成語(Idiom):衛索
發音(Pronunciation):wè suǒ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在行動前,先要有周密的計劃和準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衛索是一個由“衛”和“索”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衛”指的是保衛、防備,表示行動前的準備和防范;“索”指的是尋找、搜尋,表示行動前的詳細計劃和調查。衛索的基本含義是指在做任何事情之前,要先做好充分的準備和規劃,確保能夠順利完成目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衛索常用于提醒人們在行動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和調查,以避免出現意外或失敗的情況。例如,在準備一個重要的項目報告時,可以用衛索來提醒自己要做好充分的調研和計劃,以確保報告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衛索的故事起源于《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中的一個故事。故事講述了春秋時期,齊國的平原君虞卿因為對齊國內外的情況不熟悉,導致在外交場合上出現了一些差錯。為了避免再次出現這樣的情況,虞卿決定在行動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和調查,以確保能夠順利完成任務。這個故事成為了衛索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衛索是一個由兩個單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出差之前,我會做好充分的衛索,以確保順利完成任務。
2. 這個項目的成功離不開衛索的準備工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衛索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行動前,先戴上盔甲(衛)然后拿著放大鏡(索)仔細觀察周圍的情況,表示在行動前先做好充分的準備和調查。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衛索相似的成語,如“準備周密”、“事先籌劃”等,以擴展對于計劃和準備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在考試前做好衛索,才能取得好成績。
2. 初中生:在參加比賽之前,我們要做好衛索,才能贏得勝利。
3. 高中生:在選擇大學專業之前,我們要做好衛索,考慮清楚自己的興趣和未來發展方向。
4. 大學生:在找工作之前,我們要做好衛索,了解公司的情況和要求,以提高自己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