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辭
成語(Idiom):刻辭(kè cí)
發音(Pronunciation):kè c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過分苛責、挑剔別人的言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刻辭是由“刻”和“辭”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刻指苛刻、挑剔,辭指言辭、語言。刻辭指過分苛責、挑剔別人的言辭。常用來形容對他人的批評過于嚴厲或刻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刻辭常用于形容某人的言辭過于苛刻、挑剔,以及對他人的批評過于嚴厲。可以用于描述某人對他人的評價、指責或批評過于刻薄,讓被評價的人感到委屈或不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刻辭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宣公十三年》。當時,魯國的宣公對一位名叫子貢的學生進行了嚴厲的批評,言辭非常刻薄。子貢感到非常委屈,但并沒有回應。后來,子貢成為了孔子的學生,孔子對子貢的學問和品德都非常贊賞。有一次,孔子問子貢當年宣公的刻辭是否刺激了他的學習動力。子貢回答說:“是的,正因為宣公的刻辭,才使我更加努力學習。”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刻辭雖然刺激人,但也可以激發人們更加努力學習的動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刻辭的結構是“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對別人的工作刻辭挑剔,讓人很難接受。
2. 別人的缺點他總是挑剔不休,真是刻辭之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刻辭”與“挑剔別人的言辭”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用刻刀在別人的言辭上刻下許多刻薄的字,從而記住刻辭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批評、挑剔相關的成語,如“挑剔”、“吹毛求疵”等,以豐富你的詞匯量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老師總是對我們的作業刻辭挑剔,讓我們很難受。
初中生:同學們之間要互相尊重,不要刻辭對待別人。
高中生:老師的刻辭批評激勵了我更加努力學習,取得了好成績。
大學生:在學術界,同行之間常常有刻辭的批評,以促進學術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