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身
基本解釋
◎ 生身 shēngshēn
(1) [natural]∶生育自己的
生身父母
(2) [born]∶出生
生身之地
詳細解釋
(1).肉體;肉身。《列子·楊朱》:“雖全生身,不可有其身;雖不去物,不可有其物。”《法苑珠林》卷六三:“良由 如來 長我法身,父母養我生身。”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六:“刑都比門,人肉餛飩。工屯虞水,生身餓鬼。”
(2).出生。 唐 韓愈 《琴操·雉朝飛操》:“生身七十年,無一妾與妃。”《醒世恒言·佛印師四調琴娘》:“隨駕禮部官取羊皮度牒一道,中書房填寫 佛印 法名及生身籍貫,奉旨披剃年月,付 端卿 受領。” 老舍 《龍須溝》第一幕:“說什么 龍須溝 臟, 龍須溝 臭!她也不想想,這是她生身之地。”
(3).親生。 元 顧瑛 《以柳塘春水漫分韻得柳字》:“全我濁世身,薦我生身母。”《水滸傳》第一○三回:“那 王慶 自小惡逆,生身父母,也再不來觸犯他的。”《兒女英雄傳》第二五回:“伯父你待我的恩情也抵得個生身父母。” 杜鵬程 《保衛延安》第二章九:“在這年月里,人們連用眼淚祭奠自己生身母親的自由都沒有了!”
成語(Idiom):生身(shēng shēn)
發音(Pronunciation):shēng shē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親生的、自己的身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生身一詞是由“生”和“身”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生”指的是生命的產生,而“身”則代表身體。生身一詞主要用來形容某人的親生身體,強調自己的身體與生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生身一詞常用于描述人的身體狀況,特別是與親屬關系或個人身份相關的情況。例如,當某人受傷或生病時,可以使用生身來表達對自己身體的關注和關心;在強調自己身份時,也可以使用生身來強調自己的身份地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生身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思想。儒家強調家庭的重要性,認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而家族血脈的延續是家庭的核心。因此,生身一詞強調了個體身體的重要性,以及與家族和親屬關系的緊密聯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生身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動詞“生”和名詞“身”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的生身,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2. 他的生身狀況良好,沒有任何健康問題。
3. 在救護車趕到之前,請盡量保護好自己的生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利用“生身”兩個字的形狀和音節來記憶這個成語。例如,將“生”字與生命聯系起來,將“身”字與身體聯系起來,幫助記憶成語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生身相關的成語,例如“生死與共”、“生離死別”等,以豐富對身體和生命的理解,并拓展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好好保護自己的生身,不讓自己生病。
2. 初中生:盡管他在比賽中受傷了,但他堅持完成比賽,保護了自己的生身。
3. 高中生:我要努力學習,為了將來能有一個好的生身條件。
以上是關于成語“生身”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