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
基本解釋
◎ 不可 bùkě
(1)
[should not]∶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must not]∶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鑒》
不可一概而論
(3)
[simply must]∶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近義詞
反義詞
英文翻譯
1.(不可以) cannot; should not; must not; not allowed; forbidden
詳細解釋
(1).不可以;不可能。《公羊傳·文公九年》:“緣民臣之心,不可一日無君;緣終始之義,一年不二君。” 三國 魏 嵇康 《釋私論》:“或讒言似信,不可謂有誠;激盜似忠,不可謂無私。” 前蜀 韋莊 《章臺夜思》詩:“鄉書不可寄,秋雁又南迴。”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的家庭》:“爸爸十歲的時候,家中就為他請了個武術教師同老塾師,學習作將軍所不可少的技術與學識。”
(2).不答應;不準許。《穀梁傳·昭公三十一年》:“ 晉侯 使 荀櫟 唁公於 乾侯 。唁公不得入於 魯 也,曰:‘既為君言之矣,不可者 意如 也。’” 范寧 注:“言己已告 魯 求納君,唯 意如 不肯。”《史記·刺客列傳》:“誠得劫 秦王 ,使悉反諸侯侵地,若 曹沫 之與 齊桓公 ,則大善矣;則不可,因而刺殺之。”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四:“﹝大駕﹞幸 明州 時, 呂相 欲并從官聽自便, 高宗 不可,乃止。”
(3).不輕易贊同或遵奉。 宋 無名氏 《儒林公議》卷下:“臣竊謂 仲淹 秉樸忠之心,懷直諒之節……觀其臨事不可,言必忤上,竭忠奉國,夫豈私其身哉?”
(4).謂不符合,不稱。 元 尚仲賢 《柳毅傳書·楔子》:“早是我受不過狠毒的兒夫氣,更那堪不可公婆意!”
(5).猶不堪。 宋 蘇軾 《九日黃樓作》詩:“去年重陽不可説,南城夜半千謳發。水穿城下作雷鳴,泥滿城頭飛雨滑。”
(6).指缺點、過錯。 宋 王安石 《別少述》詩:“子今此去來何時,后有不可誰予規?”
(7).與“非”連用,“非……不可”,表示必須或一定。 郭小川 《昆侖行》詩三:“我卻有個不解的難題,非問問他們不可。”
成語(Idiom):不可思議(bù kě sī yì)
發音(Pronunciation):bù kě sī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超出人們的理解和想象,無法用常規思維解釋的事物或現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可思議是由“不可”和“思議”兩個詞組成的成語。不可意味著無法,思議意味著推測和理解。因此,不可思議表示無法用常規的思維方式來理解或解釋的事物或現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可思議常用于描述令人驚奇、無法解釋的事物或現象。可以用在各種口語和書面語境中,如描述神奇的事件、不可思議的發現、超乎想象的成就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逍遙游》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夢見自己變成了一只蝴蝶,醒來后卻不確定自己是人還是蝴蝶,這個故事表達了人們對于現實和夢境的無法分辨,因此產生了“不可思議”的概念。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可思議是由形容詞“不可”和動詞“思議”組成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魔術師的表演真是不可思議,他把一只兔子變成了一只鴿子!
2. 這個科學實驗的結果太不可思議了,我們無法解釋其中的原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不可思議”拆分成“不可”和“思議”兩部分記憶。不可表示無法,思議表示理解,通過聯想“無法理解”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不可思議”相關的成語,如“不可救藥”、“不可抗力”等,以擴展你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那只會說話的玩具熊太不可思議了,它能回答我的問題!
2. 小學生:這個魔術師的表演真是不可思議,他把紙變成了硬幣!
3. 中學生:這個科學實驗的結果太不可思議了,我們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解釋它。
4. 大學生:這個理論對于我們來說太不可思議了,我們需要更多的實驗證據來驗證它的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