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巴骨
基本解釋
牙床骨。《醒世姻緣傳》第五二回:“ 狄希陳 嚇的那臉蠟滓似的焦黃,戰(zhàn)戰(zhàn)的打牙巴骨,回不上話來。” 劉建安 《白蓮湖》:“她望著那熱鬧的場合已經(jīng)氣得直咬牙巴骨。”參見“ 牙牀 ”。
成語(Idiom):牙巴骨(yá bā gǔ)
發(fā)音(Pronunciation):yá bā g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動物嘴巴里只剩下骨頭,沒有肉,比喻貧困、饑餓到極點。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牙巴骨是一個比喻性的成語,用來形容人或動物因貧困、饑餓而只剩下嘴巴里的骨頭,沒有肉。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人們在極度貧困或饑餓的情況下,生活非常艱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牙巴骨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描述人們生活貧困、饑餓的情況,可以用來表達(dá)以下場景:
1. 描述一個人因為貧困而饑餓,生活極度困難。
2. 形容一個地區(qū)經(jīng)濟(jì)困難,人們生活水平極低。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牙巴骨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只狐貍追捕一只兔子,最終兔子逃脫了,而狐貍則餓得只剩下嘴巴里的骨頭。這個故事通過描述狐貍只剩下骨頭來形容人們生活貧困、饑餓的情況。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三個字組成,其中“牙巴”是形容詞短語,意思是只剩下骨頭;“骨”是名詞,指骨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家庭貧困到只剩下牙巴骨。
2. 在這個貧困的地區(qū),很多人每天只能吃上牙巴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牙巴骨這個成語:
1. 將“牙巴骨”這個詞語與貧困、饑餓的情景聯(lián)系在一起,想象一個人或動物只剩下嘴巴里的骨頭。
2. 可以將“牙巴骨”這個成語與寓言故事中的狐貍和兔子聯(lián)系在一起,想象狐貍因為追捕兔子而最終餓得只剩下骨頭。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jìn)一步學(xué)習(xí)以下內(nèi)容:
1. 學(xué)習(xí)其他與貧困、饑餓相關(guān)的成語,如“衣食不周”、“挨餓”等。
2. 了解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的更多內(nèi)容,了解其中的寓意和道理。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在這個故事中,狐貍追著兔子跑,最后餓得只剩下牙巴骨。
2. 初中生:他們的家庭貧困到只剩下牙巴骨,生活非常艱難。
3. 高中生:在這個貧困的地區(qū),很多人每天只能吃上牙巴骨,生活水平極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