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聞
基本解釋
謂以文狀呈達上官。《北史·古弼傳》:“ 弼 入欲陳奏,遇帝與給事中 劉樹 碁,志不聽事。 弼 侍坐良久,不獲申聞。” 宋 趙彥衛 《云麓漫鈔》卷四:“官府多用申解二字……凡以狀達上官,必曰申聞。”《三國演義》第五回:“ 李肅 慌忙寫告急文書,申聞 董卓 。”
成語(Idiom):申聞(shēn wén)
發音(Pronunciation):shēn w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爭相傳播某一消息或者傳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申聞源自于《戰國策·齊策四》中的故事。故事講述了齊國國君田常派人將齊國的重要軍情告訴周王室,希望借此來增加齊國在周朝的影響力。當時,田常派遣的使者叫聞人,他前往周王室傳遞消息的速度非常快,因此人們后來用“申聞”來形容人們爭相傳播消息的情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和社交場合中,我們可以使用“申聞”來形容人們迅速傳播某一消息或者傳聞的情景。這個成語通常帶有一種快速傳播、廣泛傳播的意味,可以用來形容新聞報道、社交網絡上的熱門話題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申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戰國時期,流傳至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申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申”是動詞,表示傳達、告知的意思;“聞”是動詞,表示聽到、得知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消息一經傳出,立刻引起了申聞的熱潮。
2. 他的離職消息很快申聞開來,引起了很大的關注。
3. 這個八卦消息一經申聞,立刻在社交網絡上瘋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迅速奔跑、傳遞消息的場景,將“申聞”與快速傳播的情景聯系起來,有助于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傳播消息相關的成語,如“言傳身教”、“四海傳音”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告訴了小明我們要組織一個聚會,很快申聞開來,大家都來參加了。
2. 初中生:老師說我們要進行一次戶外活動,消息很快申聞開來,同學們都很興奮。
3. 高中生:他的考試成績很快申聞開來,大家都對他的成績很驚訝。
4. 大學生:學校要舉辦一場音樂會,消息很快申聞開來,大家都在討論要去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