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抵戲
成語(Idiom):角抵戲 (jiǎo dǐ xì)
發(fā)音(Pronunciation):jiǎo dǐ x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兩方爭斗、爭論時,雙方都不肯認輸,各持己見,不肯相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角抵戲這個成語中的“角”是指鹿角,比喻相互爭斗;“抵”是指相持不下;“戲”表示戲劇性的爭斗。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兩方都不肯讓步,堅持己見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雙方爭論不休,互不相讓的情況。可以用來描述各種爭議、爭執(zhí)的場景,如商業(yè)談判、政治爭論、家庭糾紛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源自于《莊子·外物》中的一個寓言故事。故事中,一只鹿和一只馬爭吵不休,彼此都不肯退讓。最終,鹿和馬都因為爭斗而受傷,成了獵人的獵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角抵戲”由三個漢字組成,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兩個爭論了一個小時,真是角抵戲,誰也不肯退讓。
2. 這場商業(yè)談判已經進行了好幾個月,雙方一直在角抵戲,沒有達成一致意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只鹿和一匹馬在爭斗中相互撞擊,形成戲劇性的畫面,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爭論、爭執(zhí)相關的成語,如“爭鳴不休”、“爭鋒相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上兩個同學在辯論賽上角抵戲,最后都獲得了獎勵。
2. 初中生:我和我的朋友在游戲中發(fā)生了爭執(zhí),結果變成了一場角抵戲。
3. 高中生:政治課上,我們班同學對于某個政策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形成了一場角抵戲。
4. 大學生:在學術研究中,不同的學者常常會因為觀點不同而進行角抵戲,以爭取更多的支持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