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盟
成語(Idiom):負盟(fù méng)
發音(Pronunciation):fù mé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言而無信,違背盟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負盟是指違背盟約,不守信義。盟約是雙方或多方達成的共同約定,負盟則是指其中一方或多方不履行約定,違背諾言,失信于人。這個成語形象地表達了言而無信的行為,強調了誠信的重要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負盟常用于批評或警告他人不可信的行為。可以用來形容某人不守信用,違背承諾,或者形容某種行為違反了原本的約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負盟這個成語來源于《左傳·昭公二十二年》中的一則故事。故事中,魯國的昭公與晉國的文公訂立了盟約,約定共同抵御其他國家的侵略。然而,昭公卻在關鍵時刻背棄了盟約,違背了諾言。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負盟”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負盟由兩個部分組成,負和盟。負表示違背、背離的意思,盟表示盟約、約定。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曾經答應幫我一起完成這個項目,但他最后卻負盟了。
2. 不要輕易和他合作,他有負盟的嫌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兩個人握手盟約時的場景,其中一個人卻突然轉身離開,違背了盟約,這樣可以幫助記憶“負盟”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誠信和信用有關的成語和故事,如“言而無信”、“背信棄義”等,以加深對于誠信重要性的認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答應一起做作業,但是他負盟了,自己沒有做。
2. 初中生:他們原本約好一起去游樂場,但其中一個人負盟了,去了別的地方。
3. 高中生:他們約好一起復習考試,但其中一個人負盟了,沒有按時復習。
4. 大學生:他們原本計劃一起參加比賽,但其中一個人負盟了,沒有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