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磨腔
基本解釋
指昆山腔。昆山腔節奏舒緩,唱腔宛轉細膩,故稱。 明 沉寵綏 《度曲須知·弦索題評》:“我 吳 自 魏良輔 為崑腔之祖,而南詞之布調收音,既經創闢,所謂水磨腔、冷板曲,數十年來,遐邇遜為獨步。”
成語(Idiom):水磨腔
發音(Pronunciation):shuǐ mó qi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說話聲音綿軟,缺乏力度和磁性,缺乏說服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水磨腔源自于古代磨坊中的水磨,水磨石磨盤轉動時,由于水的潤滑作用,磨盤與磨床之間的摩擦力較小,因此磨盤的轉動速度較慢。這種缺乏力度和磁性的特點被引申為形容說話聲音柔軟、不夠有力,缺乏說服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水磨腔通常用來形容說話聲音缺乏力度和磁性,缺乏說服力的情況。可以用來批評和諷刺那些語調柔和、聲音低沉、缺乏表現力的人,也可以用來指責某人說話不夠有力、不夠有說服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水磨腔”的具體起源并沒有明確的故事,但它的比喻意義源自古代磨坊的水磨石磨盤轉動的特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水磨腔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聲音太柔軟了,完全是一副水磨腔。
2. 這個銷售員的口才很差,總是用水磨腔說話,無法打動顧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水磨腔”。可以想象一個人在磨坊中用水磨石磨盤磨東西,由于水的潤滑作用,磨盤轉動得很慢,聲音也很柔軟,缺乏力度和磁性,這樣就能夠記住“水磨腔”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如“畫餅充饑”、“杯弓蛇影”等,以豐富詞匯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話的時候總是有水磨腔,讓我們很難集中注意力。
2. 初中生:他的演講聲音太柔軟了,完全是一副水磨腔,聽起來沒有說服力。
3. 高中生:政治家在演講中如果使用水磨腔,很難贏得選民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