縷切
成語(Idiom):縷切(lǚ qiē)
發音(Pronunciation):lǚ qi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細致分析、詳細剖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縷切原指細致地剖析、分析事物的來龍去脈和內外情況。引申為對問題、事件等進行詳細分析和剖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縷切常用于形容人對問題、事物等進行仔細研究和深入剖析的過程,也可以用于表達對某個問題或事件進行詳細分析的結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縷切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莊公十一年》。當時齊國有個人名叫縷石,他精通禮制,深得齊莊公的賞識。一天,齊莊公問縷石:“禮的來龍去脈是怎樣的?”縷石答道:“禮的來龍去脈猶如縷線糾結,需要仔細分析和剖析才能理清?!鼻f公對他的回答非常滿意,因此縷切這個成語就由此而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縷切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縷”和“切”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縷切的分析,給出了很多有價值的見解。
2. 在會議上,大家對這個提案進行了縷切地討論,最終得出了共識。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將“縷”字聯想為“線”,將“切”字聯想為“剖”,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文章、書籍,了解更多關于縷切的應用場景和故事背景,進一步加深對這個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老師對我們的作文進行了縷切,指出了我們需要改進的地方。
2. 初中生(14歲):我們在科學實驗中對數據進行了縷切分析,找出了實驗結果的規律。
3. 高中生(17歲):在歷史課上,老師對這個事件進行了縷切解讀,讓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歷史背景。
4. 大學生(20歲):我正在寫畢業論文,需要對研究對象進行縷切研究,以獲得更準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