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厫
基本解釋
秦 、 漢 、 三國 魏 時在 敖山 (今 河南 滎陽 北)上置谷倉,后因以“漢厫”稱防饑的糧倉。 明 文徵明 《雪后早朝》詩:“負薪亦有號饑者,愿得君王發 漢 厫。”厫,一本作“ 廒 ”。
成語(Idiom):漢厫(hàn ào)
發音(Pronunciation):hàn 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才輩出、文化繁榮昌盛的時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漢厫,指漢代時期,人才輩出,文化繁榮昌盛的時代。這個成語形容當時社會文化氛圍濃厚,人才輩出,成就輝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漢厫這個成語多用于描述某個時期或某個領域的文化繁榮和人才輩出。可以用于討論歷史時期、文化發展、教育繁榮等方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藝文志》記載,東漢末年,漢章帝時期,文化繁榮,人才輩出。當時有一位名叫邊韶的文學家,他寫了一篇《漢厫賦》來贊美當時的文化繁榮和人才輩出。后來,人們就用“漢厫”來形容這個時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時代真是漢厫,人才輩出,文化繁榮。
2. 我們應該努力創造一個漢厫的時代,培養更多的人才,推動社會的發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漢代時期的文化繁榮和人才輩出的場景,將其與“漢厫”這個詞語聯系起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漢代的歷史和文化,學習漢代的文學作品和人物故事,深入了解漢代的社會背景和發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希望將來的社會能夠像漢厫一樣,有很多的文化活動和人才培養。
2. 初中生:歷史課上我們學習了漢代的文化繁榮,那個時期真的可以稱為漢厫。
3. 高中生:我們班同學的文化水平都很高,真是漢厫啊!
4. 大學生:現在社會的文化發展還遠遠不能達到漢厫的水平,我們應該努力追趕。
以上是關于成語“漢厫”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