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舶使
基本解釋
官名。 唐 代在 廣州 等地設市舶使,掌海外貿易、關稅等。《新唐書·柳澤傳》:“ 開元 中,轉殿中侍御史,監 嶺南道 。時市舶使、右威衛中郎將 周慶立 造奇器以進。”參見“ 市舶司 ”。
成語(Idiom):市舶使
發音(Pronunciation):shì bó s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派負責海上貿易的官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市舶使是明代中國設立的一個官職,主要負責管理海上貿易和外國商船的進出。成語“市舶使”借指負責海外貿易的官員,也可引申為負責管理外事、對外交往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負責對外事務的官員、外交官或者負責國際貿易的商人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市舶使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當時中國的海上貿易非常繁榮。明朝政府為了管理海上貿易和外國商船,設立了市舶司,負責監督和管理海上貿易。市舶司下設市舶使,負責具體的行政工作。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被引申為負責外事和貿易的官員或者商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市舶使的結構是“名詞+動詞+名詞”。其中,“市舶”表示海上貿易,“使”表示負責或者管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我們國家的市舶使,負責管理對外貿易。
2. 這位市舶使在國際貿易方面經驗豐富,非常擅長處理外事事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市舶使站在碼頭上,負責管理著進出港口的商船,以及處理海上貿易的事務。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明代的海上貿易和市舶司的組織結構,以及中國古代的外交和貿易政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市舶使是負責管理海上貿易的官員。
2. 初中生:明代設立了市舶司,下設市舶使,負責管理海上貿易。
3. 高中生:市舶使在國際貿易方面經驗豐富,能夠處理各種復雜的外事事務。
4. 大學生:市舶使在海外貿易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能夠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