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把戲
成語(Idiom):詭把戲 (guǐ bǎ xì)
發音(Pronunciation):guǐ bǎ x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狡猾、奸詐的手段或計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詭指奸猾、狡詐,戲指把戲、手段。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某人使用狡猾、欺騙的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某人使用欺騙、狡猾的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或者用來批評某人的行為不光明正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十五年》有載:“諸侯伐楚,晉文公使申包胥為質于楚。楚人欲殺之,申包胥乃以晉師之眾告楚人曰:‘晉師有三百萬之眾,上無云者,下無螻者,將何以待之?’楚人乃遂止。”這個故事中,申包胥使用了一種狡猾的手段來欺騙楚國人,最終達到了保護自己的目的。后來,人們就用“詭把戲”來形容使用狡猾手段達到目的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用詭把戲騙取了公司的機密信息。
2. 這個政客總是玩弄詭把戲來欺騙選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詭把戲”看作是一個人用手中的“把戲”來玩弄別人,以達到自己的目的。在記憶時,可以想象一個人手中拿著把戲玩具,滑稽地表演,但實際上是使用狡猾手段來欺騙他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巧取豪奪”、“狡兔三窟”等,了解更多與狡猾、欺騙相關的詞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用詭把戲騙了同學的零食。
初中生:那個學生總是玩弄詭把戲來考試作弊。
高中生:政治家通過詭把戲來欺騙選民贏得選舉。
大學生:他利用詭把戲來獲取公司的商業機密。
成年人:那個騙子總是用詭把戲來騙取他人的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