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基
基本解釋
國家的基礎。 宋 范仲淹 《得地千里不如一賢賦》:“捨地得賢兮,邦基以立;失賢有地兮,國難隨興。”
成語(Idiom):邦基
發音(Pronunciation):bāng j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國家的根基或基石,也可指國家的基本面、基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邦基一詞由“邦”和“基”組成。其中,“邦”指國家,表示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基”指基礎、根基。邦基一詞形象地比喻國家的根基和基本面,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事物的基礎或根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邦基通常用于描述國家的基礎、根基,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事物的基本面。在日常生活中,邦基可以用來表達一個事物的基礎重要性或一個國家的基本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邦基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十五年》中,原文是“邦之基事母”。這句話的意思是國家的根基是由母親們共同建立的。后來,這個詞被引申為國家的根基和基本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的邦基是人民的支持和愛國精神。
2. 學習是一個人的邦基,只有扎實的基礎才能取得好成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邦基”聯想為“國家的基石”,通過與國家相關的形象進行聯想,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國家、基礎相關的成語,如“國家棟梁”、“基礎扎實”等,來擴展對邦基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的家庭是我的邦基,他們支持我、關心我。
2. 中學生(13-18歲):學習是我的邦基,只有努力學習才能有更好的未來。
3. 大學生(19-22歲):大學是我的邦基,通過學習和實踐,我能夠為社會做出貢獻。
4. 成年人(23歲及以上):職業道德是一個行業的邦基,只有遵守職業道德,才能贏得信任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