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俠
基本解釋
◎ 義俠 yìxiá
[swordsman] 行義除暴之俠士
素日倪二雖是潑皮無賴,卻因人而使,頗頗的有義俠之名。——《紅樓夢》
詳細解釋
(1).仗義助人的豪俠。 宋 洪邁 《容齋隨筆·人物以義為名》:“人物以義為名者,其別最多……至行過人曰義,義士、義俠、義姑、義夫、義婦之類是也。”
(2).仗義任俠,抑強扶弱。 清 方苞 《孫徵君年譜序》:“自古豪杰才人,以至義俠忠烈之士,不得其死者眾矣。” 郭沫若 《孔雀膽》附錄《<孔雀膽>的故事》:“ 段功 有一位很貞烈的妻 阿蓋 ,有一位很義俠的部下 楊淵海 。”
成語(Idiom):義俠
發音(Pronunciation):yì xi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有志氣、有膽量、有正義感的人,能夠無私地為正義事業而奮斗,舍己救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義俠是中國古代文化中重要的價值觀之一,強調個人的正義感和勇氣。義俠的人通常具有無私奉獻的精神,為了維護公正和道義而不計較個人利益。他們愿意舍己救人,甘愿冒著危險去幫助他人,展現出高尚的品質和道德觀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義俠一詞常用于形容那些有勇氣、有正義感的人。可以用來贊美那些敢于為正義事業而奮斗的人,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只顧個人利益而不顧他人困境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義俠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水滸傳》中。故事中,108位被冤枉的英雄豪杰聚集在梁山泊,為民除害,打擊貪官污吏。他們以義氣相連,無私奉獻,成為了中國文化中義俠形象的代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義俠是一個名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真正的義俠,總是毫不猶豫地幫助別人。
2. 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普通人如何成為了一位義俠的傳奇。
3. 在那個黑暗的時代,只有少數的義俠敢于站出來反抗不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使用聯想記憶法來記憶義俠一詞。可以想象一個英雄豪杰手持劍刃,挺身而出,為正義事業而奮斗的形象,以幫助記憶義俠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文化中的義俠精神,可以研究《水滸傳》等古代文學作品,了解其中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是一個小義俠,他總是主動幫助同學解決問題。
2. 初中生:我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名義俠,為社會正義而奮斗。
3. 高中生:這個故事中的主人公展現了現代義俠的精神,激勵了我努力追求正義。
4. 大學生:在大學里,我們應該培養自己的義俠精神,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
5. 成年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發揚義俠精神,為社會和他人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