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俵
基本解釋
亦作“ 分裱 ”。分施;分給。 宋 朱彧 《萍洲可談》卷二:“ 董 為飯以食饑者,又為糗餌與小兒輩。方羅列分俵,饑人如墻而進,不復可制?!薄?a href="/r_ci_960b529f6102b0f51ad25cb57982e014/" target="_blank">水滸傳》第三十回:“ 施恩 又取三二十兩銀子,分俵與眾小牢子?!?明 徐復祚 《一文錢》第四出:“娘子,我如今喚掌家的出來,把家私盡行分裱,餘下來與你大家受用?!?茅盾 《秋收》三:“鎮上的商會籌措一百五十擔米交給村長去分俵。”
成語(Idiom):分俵(fēn liáng)
發音(Pronunciation):fēn li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分開計算盈虧,各自負責。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分俵是一個農耕社會的成語,其中“分”指分開,將糧食分開計算;“俵”是古代盛糧食的單位。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在合作或交易中,各方分開計算盈虧,各自負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各方在合作或交易中各自獨立負責,不互相干涉。也可以用來形容雙方對待問題時各自承擔責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在古代,有兩個人合伙種田,他們約定每年分收獲的糧食。由于一方的田地肥沃,收獲的糧食多,而另一方的田地較差,收獲的糧食少。為了公平起見,他們決定每人各自收割,自己負責自己的田地。這樣,無論收獲多少,每個人都要負責自己的那部分。后來,人們用“分俵”來形容各自負責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項目中,我們要分俵負責,各自承擔自己的責任。
2. 在合作中,雙方應該分俵計算盈虧,不互相干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分俵”拆分為兩個部分,“分”和“俵”,并聯想到農耕社會中的分田收獲??梢酝ㄟ^想象兩個農民各自收割自己的田地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合作、交易相關的成語,如“合伙”,“共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我們要分俵負責,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務。
2. 初中生:在團隊項目中,每個人應該分俵負責,不依賴他人。
3. 高中生:在商業合作中,雙方應該分俵計算盈虧,各自承擔風險。
4. 大學生:在團隊合作中,每個人都應該分俵負責,共同完成項目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