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疏
成語(Idiom):諫疏(jiàn shū)
發音(Pronunciation):jiàn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進諫的奏疏,用于形容直言敢諫的言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諫疏是古代官員為了向君主或上級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而寫的奏疏。這個成語形容直言敢諫,不畏權勢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諫疏這個成語多用于形容有勇氣直言敢諫的人,也可以用于形容對上級或權勢者提出批評和建議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中記載了一個關于諫疏的故事。故事中,平原君虞卿是一個有才華的官員,他多次上書勸諫君主,但君主卻不予理會。最后,虞卿終于寫了一封特別長的奏疏,以此來表達他的忠誠和對國家的關切。這個故事展示了虞卿直言敢諫的精神和他對國家的忠誠。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諫疏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諫”和“疏”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寫了一封諫疏,向上級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2. 他的諫疏被上級采納,得到了認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諫疏這個成語與勇敢直言的形象聯系在一起,以此來記憶它的含義。可以想象一個官員站在朝廷上,手持一封奏疏,毫不畏懼地向君主表達自己的意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古代官員如何使用諫疏向君主表達自己的意見,以及諫疏在古代政治中的作用。還可以學習其他與直言敢諫相關的成語,如“直言不諱”、“敢言”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份諫疏作業,要我們寫一封信給校長提出建議。
2. 初中生:作為學生代表,我寫了一封諫疏給校長,希望能改善學校的食堂環境。
3. 高中生:在模擬聯合國會議上,我寫了一份諫疏,向主席團提出了對某個決議的質疑和建議。
4. 大學生:在實習期間,我寫了一份諫疏給公司高層,提出了對某個決策的異議和改進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