絓漏
成語(Idiom):絓漏
發音(Pronunciation):guà l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的連接不暢,出現斷續、中斷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絓漏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絓”意為阻隔,第二個字“漏”意為漏洞。結合在一起,表示事物之間的連接出現了問題,導致中斷或斷續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事物之間的連接或傳遞出現問題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網絡連接不穩定,電話線路中斷,或者思維跳躍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禮記·曲禮上》中有一段記載,說的是古代祭祀時,祭品必須通過繩子連在一起,然后由祭司拉動。如果繩子上有任何一個地方斷裂或者松脫,就會導致祭品無法順利傳遞。后來,人們將這種斷續、中斷的狀態比喻為“絓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由于網絡信號不穩定,我們的視頻會議一直絓漏不斷。
2. 這部電影的劇情絓漏,讓人看得云里霧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絓漏”想象成一條繩子上的兩個斷點,表示連接中斷的狀態。可以通過繪制或者聯想這個形象來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連接或中斷相關的成語,例如“斷續繼繼”、“斷章取義”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的網絡經常絓漏,玩游戲老是卡。
2. 初中生:這個電視劇的劇情絓漏,我都沒看懂。
3. 高中生:這篇文章的思路絓漏,邏輯不清晰。
4. 大學生:這個項目的合作過程中,我們之間的溝通絓漏,導致進展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