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綦
成語(Idiom):履綦(lǚ qí)
發音(Pronunciation):lǚ q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履行諾言,兌現承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履綦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履”和“綦”兩個字組成。履指腳踏,綦指帶。履綦原指腳踏帶子,后來引申為履行諾言,兌現承諾的意思。表示言出必行,言行一致,不辜負他人的期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履綦常用于形容人言行一致,守信守諾,兌現自己的承諾。可以用于表揚一個人的誠信和守信,也可以用于批評某人沒有兌現自己的承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履綦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傳戰國時期,秦國的將領廉頗和趙國的使者藺相如約定,如果秦國不攻打趙國,藺相如就踏帶而歸。后來,秦國違背承諾,攻打了趙國。藺相如為了守信守諾,踏帶而歸,兌現了自己的承諾,成為了后來“履綦”的典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履綦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兩個動詞組成,履和綦,履在前,綦在后。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履綦諾言的人。
2. 她履綦了自己的承諾,完成了這個項目。
3. 這個公司的口碑很好,他們總是履綦自己的承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履綦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穿著鞋子,踩在一條帶子上,表示他言出必行,兌現自己的承諾。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誠信、守信相關的成語,如言而有信、守株待兔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要獎勵我們,我希望老師能履綦諾言。
2. 初中生:我們班級要組織一個義賣活動,我希望大家能履綦自己的承諾,積極參與。
3. 高中生:大學錄取通知書終于發下來了,我要履綦自己的承諾,努力學習,進入理想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