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燭
成語(Idiom):監燭(jiān zhú)
發音(Pronunciation):jiān zh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晚上照看燈火,形容謹慎小心,不敢放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監燭是由兩個詞組成的,監指監視,燭指燭光。這個成語形容人們在夜晚時照看燈火,非常小心謹慎,不敢有絲毫的放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般用于夸獎或者諷刺一個人非常謹慎小心,不敢有絲毫疏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王莽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王莽臨終時,他的兒子王衍為了得到王莽的遺產,夜晚守在燈前,照看燈火,不敢離開,以示自己的忠誠。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成語“監燭”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工作中總是像監燭一樣小心謹慎。
2. 她對待學習非常認真,每天都像監燭一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監燭”與小心謹慎的形象聯系在一起,想象一個人夜晚守在燈前,小心翼翼地照看著燈火。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與小心謹慎相關的成語,如“小心翼翼”、“謹小慎微”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考試時總是像監燭一樣,認真檢查錯題。
2. 初中生:為了保護環境,我們應該像監燭一樣節約用水。
3. 高中生:在大學申請過程中,我會像監燭一樣仔細填寫申請材料。
4. 大學生:在實習期間,我會像監燭一樣細心觀察和學習。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