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遺
基本解釋
被遺棄。《南史·楊公則傳》:“昔 廉頗 、 馬援 以年老見遺,猶自力請用。” 唐 李頎 《不調歸東川別業》詩:“寸祿言可取,託身將見遺。”
贈送給我。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玉壺遐覽三》:“近有 張生 者, 晉 司馬華 九世孫,不遠千里,以 孔子 木履一枚見遺,云傳寶已二百年。”
成語(Idiom):見遺
發音(Pronunciation):jiàn y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見到別人的遺物或遺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見遺是指親眼看到別人留下的物品或痕跡。它表示在某個地方或某個時刻,親眼目睹了別人的遺物或遺跡,引申為對過去的一種懷念和思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見遺常用于描述在某個地方或某個時間發現了別人留下的東西,可以用于敘述古跡、文物、歷史遺跡等的發現,也可以用于表達對逝去的時光或人物的思念之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古籍記載,見遺最早出現在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中。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東晉末年,當時江南地區頻繁發生戰亂,人們紛紛逃離家園,流離失所。有一次,有人在一片荒涼的土地上發現了一座廢棄的宮殿,看到了曾經繁華的景象,感慨萬分。這個故事中的“見遺”一詞,就是指這個人親眼目睹了曾經輝煌的宮殿的廢墟,對逝去的時光感到無盡的思念。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在古城里見遺,感慨萬分。
2. 在探險中,他們見遺了一座古老的廟宇。
3. 他在古墓中見遺了一些珍貴的文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見遺”這個成語與“見到遺物”這個意思聯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歷史遺跡和文物,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文化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在公園里見遺了一只丟失的玩具。
2. 小學生:我們去博物館見遺了很多古代的文物。
3. 初中生:在考古挖掘中,他們見遺了一座古老的城堡遺址。
4. 高中生:他們去旅游,在古城遺址上見遺了歷史的痕跡。
5. 大學生:在實地考察中,我們見遺了一座古代墓葬。
以上是關于成語“見遺”的學習指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