頹闕
成語(Idiom):頹闕(tuí què)
發音(Pronunciation):tuí qu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官員失職、政府衰敗、社會秩序混亂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頹闕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頹”意為衰敗、破敗,而“闕”則指殘缺、缺失。頹闕形容官員失職、政府衰敗、社會秩序混亂的狀態。這個成語常用來批評官員的不作為和政府的無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頹闕可以用來形容某個組織或團體的衰敗和混亂,也可以用來批評政府的無能和官員的不作為。例如,在描述某個政府機構效率低下、工作不力時,可以使用頹闕這個成語來形容。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頹闕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中的一則故事。據說,齊國有一位名叫鮑叔牙的官員,他在任職期間,不僅貪污受賄,還縱容官員們荒淫無度。鮑叔牙的所作所為導致了齊國的衰敗和社會秩序的混亂,最終導致國家的滅亡。后來,人們用“頹闕”來形容官員失職、政府衰敗、社會秩序混亂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頹闕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政府的無能和腐敗已經讓整個國家陷入了頹闕的狀態。
2. 在這個頹闕的時代,我們需要有擔當的領導來振興國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頹闕”與“衰敗”、“失職”等詞語進行聯想,形成記憶的關聯。可以通過多次重復記憶和使用這個成語,加深對其含義的理解和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歷史故事和政治文章,了解更多關于官員失職、政府衰敗的案例和背景,以加深對頹闕這個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班級的紀律混亂,簡直是個頹闕。
2. 初中生:政府的腐敗導致了社會的頹闕。
3. 高中生:歷史上有很多國家因為頹闕而滅亡。
4. 大學生:我們應該努力避免社會陷入頹闕的狀態。
5. 成年人:政府的失職已經讓整個國家陷入了頹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