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摸西抹
基本解釋
一會兒干這,一會兒干那。形容事務瑣碎。 謝覺哉 《干勁》:“有人說:不是我沒有勁,而是這個工作不適合我的脾胃,東摸西抹,提不起勁。擇事而后有勁是落后的想法。”
成語(Idiom):東摸西抹
發音(Pronunciation):dōng mō xī mā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做事不認真,馬虎敷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東摸西抹原指東摸西摸、東抹西抹,形容一個人不認真地摸索、抹拭,沒有目的性和效果。后來引申為做事馬虎敷衍,不認真負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工作或學習不認真、草率敷衍的情況。也可以用來批評別人的馬虎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荀子·勸學》中有一則寓言故事:有一個人在東、西兩地尋找自己丟失的東西,他東摸西抹地找了很久,但卻沒有找到。這個故事用來形容做事不認真、馬虎敷衍的行為。后來,人們就用“東摸西抹”這個成語來形容這種做事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東摸西抹”由兩個動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寫作業總是東摸西抹,沒有認真完成。
2. 這個項目經理工作太馬虎了,總是東摸西抹,沒有好好安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東邊摸索,又到西邊抹拭,但是卻沒有找到或完成任務。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馬虎、不認真相關的成語,如“馬馬虎虎”、“敷衍了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做作業總是東摸西抹,老師總是批評他。
2. 初中生:這個同學考試時東摸西抹,沒有好好復習,所以成績不理想。
3. 高中生:他在寫論文時東摸西抹,沒有仔細研究資料,導致論文質量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