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氣
基本解釋
五色云氣,古人以為祥瑞。《三國志·吳志·孫堅傳》“ 堅 乃前入至雒”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韋曜 《吳書》:“ 堅 軍城南 甄官井 上,旦有五色氣…… 堅 令人入井,探得 漢 傳國璽。”《晉書·武帝紀》:“ 太康 元年春正月己丑朔,五色氣冠日。”《宋史·神宗紀一》:“ 慶歷 八年四月戊寅,生于 濮王 宮,祥光照室,羣鼠吐五色氣成云。”
成語(Idiom):五色氣(wǔ sè qì)
發音(Pronunciation):wǔ sè q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憤怒、怒氣沖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色氣是由“五”、“色”、“氣”三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五”表示多種、豐富的意思,“色”指的是情緒、氣色,“氣”表示怒氣。五色氣形容一個人憤怒到極點,怒氣沖天,無法平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五色氣常用于形容人的憤怒,可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場景,比如某人被冒犯或受到不公平待遇后,憤怒到極點,表現出憤怒的情緒。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五色氣的故事來源不太明確,但據說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李時中的《雜劇》中。故事中,一個人因為受到欺負而怒氣沖天,臉色發紅,眼睛發光,表現出憤怒的情緒。后來,這個形容詞被用來形容人的憤怒。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五色氣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名詞(五色和氣)和一個動詞(發)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到那個消息后,五色氣上涌,差點就要發飆了。
2. 她被人冒犯了,五色氣從臉上一閃而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五色氣可以通過將其與憤怒的表情聯系起來。想象一個憤怒的人臉,臉色發紅,眼睛發光,即可幫助記憶五色氣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憤怒相關的成語,如怒發沖冠、怒火中燒等,以擴展你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當我被同學捉弄時,我五色氣地向老師告狀。
2. 初中生:老師無理地批評了我,我五色氣地回到座位上。
3. 高中生:面對不公平的待遇,我五色氣地向學校提出申訴。
4. 大學生:聽到這個不公平的決定,我五色氣地寫了一封憤怒的信給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