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靡
成語(Idiom):弟靡(dì mǐ)
發音(Pronunciation):dì m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弟弟不孝順,對父母不親近,不尊敬父母的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弟靡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弟”指弟弟,“靡”指不孝順。這個成語形容弟弟對父母不尊敬,不關心他們的感受,不履行孝道。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弟靡常用于形容弟弟對父母的不孝行為,警示人們要尊敬父母,履行孝道。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弟靡這個成語的故事源于《左傳》中的一段記載。相傳,魯國有一位名叫子罕的父親,他有兩個兒子,一個叫子犯,一個叫子靡。子罕非常疼愛子犯,但對子靡卻不關心。子罕去世后,子犯非常孝順地料理父親的后事,而子靡卻無動于衷,沒有盡到孝道的責任。后來,子靡的孩子們也對他不孝,不關心他。這個故事成為了弟靡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弟靡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弟靡之子,亦弟靡也。
2. 他對父母的態度簡直就是弟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弟”字與“不”字聯系起來,表示弟弟不孝順。將“靡”字與“迷”字聯系起來,表示弟弟對父母的關心迷失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家庭關系和孝道相關的成語,如“孝順”、“悌”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弟弟常常不聽爸爸媽媽的話,真是太弟靡了!
2. 初中生:他對父母的態度簡直就是弟靡,一點都不關心他們的感受。
3. 高中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尊敬父母,不要做弟靡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