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火
成語(Idiom):憤火(fèn huǒ)
發音(Pronunciation):fèn huǒ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憤怒的心情或激烈的怒火。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憤火是由“憤怒”和“火”組成的成語,形容人內心的憤怒之情如火一般燃燒。它常用來形容人對不公正、不正義的事情感到憤怒,并且內心燃起了強烈的憤怒之火。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憤火一詞常用于表達對不公平、不正義的事情感到憤怒和憤慨的情緒。可以用于描述個人對社會問題、不法行為或不公正待遇等產生的強烈憤怒之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明朝時期的一位名叫李時中的官員。當時,李時中擔任督糧官,負責糧食的儲備和分發。有一次,他發現有人偷偷將糧食私自出售,而且這種行為屢禁不止。李時中對此非常憤怒,他說:“這種行為簡直是對人民的背叛!我內心的憤怒之火已經燃燒起來了!”從此以后,人們用“憤火”來形容內心的憤怒之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憤火是由形容詞“憤”和名詞“火”組成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到這個消息后,內心的憤火開始燃燒。
2. 在面對不公正的待遇時,我們應該保持憤火,勇敢地爭取自己的權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憤火”與內心的憤怒之情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內心燃起了一團熊熊的火焰,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憤怒情緒相關的成語,如“怒發沖冠”、“怒火中燒”等,以豐富對情緒表達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看到小明被欺負,小紅的憤火燃燒了起來,她沖上前去保護小明。
2. 中學生(13-18歲):面對環境污染問題,我們應該保持憤火,積極參與環保行動。
3.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在社會不公正的現象面前,我們應該保持憤火,為正義發聲,爭取公平與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