朘衄
成語(Idiom):朘衄
發音(Pronunciation):jué x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失去勇氣,喪失斗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朘衄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由“朘”和“衄”兩個字組成。朘指的是人體的脖頸,衄則是指血流不止。朘衄合在一起形容人失去勇氣,喪失斗志,無法再堅持下去。這個成語多用于形容個人、團隊或組織在面對困難時喪失信心和勇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朘衄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一些人在面對困難或挫折時,因為缺乏勇氣而放棄努力,喪失斗志。它可以用來描述個人、團隊或組織在面對挑戰時的心理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講述了項羽攻下齊國后,他的部將韓信因為不滿項羽的分封而對項羽心生不滿,決定離開。項羽得知后,派人追趕韓信,試圖挽留他。但韓信卻對追兵說:“我已經朘衄了,你們不必再追了?!边@句話意味著韓信已經失去了戰斗的勇氣和信心,不再堅持下去。從此以后,這個成語就流傳下來,用來形容人失去勇氣和斗志。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朘衄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一次失敗就朘衄了,再也不敢嘗試了。
2. 面對困難,我們不能朘衄,應該堅持下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朘衄”記憶為“脖頸流血”,用來形象地描述一個人失去勇氣和斗志的狀態。同時,可以將其與故事起源中的韓信的情景聯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你可以學習更多與勇氣、斗志相關的成語,如“壯志凌云”、“斗志昂揚”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因為一次考試不及格就朘衄了,不再努力學習了。
2. 中學生(13-18歲):面對高考的壓力,有些同學會朘衄,不再堅持復習。
3. 大學生(19-22歲):在創業的道路上,有時候會遇到挫折,但我們不能朘衄,應該繼續努力。
4. 成年人(23歲以上):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挑戰,我們不能朘衄,應該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