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功
基本解釋
水利之事。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汾水》:“﹝ 肅宗 ﹞拜 鄧訓 為謁者,監護水功?!薄稌x書·傅玄傳》:“以 魏 初未留意於水事,先帝統百揆,分河堤為四部,并本凡五謁者,以水功至大,與農事并興,非一人所周故也。”
英文翻譯
1.【電】 water pressure
成語(Idiom):水功(shuǐ gōng)
發音(Pronunciation):[shway go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用水來修補堤壩,比喻臨時應急的修補措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水功源自于古代修筑水利工程的經驗,當堤壩出現破損時,人們常常使用水來暫時填補缺口,以防止水流進一步沖毀。因此,“水功”成語比喻臨時性的修補措施,只能應付眼前的問題,而不能長久解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貶義,形容臨時性的方法或手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傳,這個成語的故事發生在唐朝時期。有一次,唐玄宗在汴京(今河南開封)巡視時,看到一座堤壩發生了破損。為了快速修補,當地官員采取了用水填補的方法,暫時解決了問題。然而,這種臨時性的修補措施并沒有解決根本問題,隨后堤壩又出現了更大的破損。唐玄宗對此感到非常憤怒,因此形成了“水功”這個成語,用以警示人們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了問題的根本。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水”和“功”。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計劃只是個水功,無法解決我們的實際問題。
2. 他的方法就像是水功,只能暫時緩解困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水功”想象成用水填補堤壩的場景,并與臨時應急的修補措施聯系起來??梢酝ㄟ^在腦海中形象化地描繪這個場景,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深入了解中國古代水利工程的發展和成就,了解古代修筑堤壩的方法和技術。
2. 學習其他與水有關的成語,如“水落石出”、“水泄不通”等,進一步擴展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堤壩破了,他們用水暫時修了一下,但很快又壞了。
2. 初中生(13-15歲):這個方案只是個水功,無法解決我們的實際問題。
3. 高中生(16-18歲):政府的應對措施只是水功,沒有解決問題的根本。
4. 大學生及成人:在處理危機時,我們不能只采取水功,而是要尋找更長遠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