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儀退食
基本解釋
見“ 公儀之操 ”。
成語(Idiom):公儀退食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yí tuì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員因為受到外界的干擾或批評,主動辭去職務或辭退飯食,以示自責或自愿放棄權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儀退食是由三個詞組成的成語,分別是“公儀”、“退”和“食”。其中,“公儀”指的是官員的儀仗禮節,代表官員的身份和權力;“退”表示辭去、放棄;“食”指的是飯食,代表官員的待遇和權益。整個成語的意思是官員因為受到外界的干擾或批評,主動辭去職務或辭退飯食,以示自責或自愿放棄權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該成語多用于形容官員因為受到外界輿論壓力或批評而辭去職務或放棄待遇的情況。也可以用于形容任何人因受到外界壓力而主動放棄權利或利益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儀退食的故事源于中國古代的歷史典故。相傳,戰國時期,衛國的大夫公儀在任職期間,因為受到外界的批評和指責,感到無法勝任自己的職責,于是主動辭去了自己的職務和待遇。這個故事成為后來公儀退食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儀退食是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由于丑聞曝光,該官員選擇公儀退食,以示自責。
2. 面對輿論壓力,他毅然公儀退食,為自己的錯誤負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公儀退食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官員穿著華麗的儀仗,然后突然退下來,放下手中的飯食,表示自愿放棄權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的官員制度和禮儀制度,了解官員的職責和權力。同時,也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辭官”、“自責”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批評了我,我覺得很難過,就像公儀退食一樣,主動放棄了我最喜歡的零食。
2. 初中生:為了表示自己的錯誤,他公儀退食,辭去了學生會主席的職務。
3. 高中生:面對外界的指責,他選擇公儀退食,辭去了公司高管的職位。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對您理解和記憶“公儀退食”這個成語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