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二千石
基本解釋
漢 官秩名。《史記·外戚世家》:“娙何秩比中二千石。”《漢書·宣帝紀》:“ 潁川 太守 黃霸 以治行尤異,秩中二千石。” 顏師古 注:“ 漢 制,秩二千石者,一歲得一千四百四十石,實不滿二千石也。其云中二千石者,一歲得二千一百六十石,舉成數言之,故曰中二千石。中者,滿也。” 漢 制九卿秩皆中二千石,故又用為九卿的代稱。《史記·儒林列傳》:“先用誦多者,若不足,乃擇掌故補中二千石屬。”《漢書·霍光傳》:“遂召丞相、御史、將軍、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會議 未央宮 。”
成語(Idiom):中二千石
發音(Pronunciation):zhōng èr qiān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品德高尚,能夠承擔重任,有能力管理大事的意思。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中,指能夠勝任;二千石,古代官職名,是漢代的一種官職,負責管理糧食。中二千石比喻人的能力和品德高尚,能夠勝任重要的職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有才能、有能力、有膽識,能夠擔當重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源于中國古代的一位宰相。這位宰相名叫郭解,他在漢武帝時期擔任過中二千石的職務。郭解非常有才干,他在任職期間,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出色的能力贏得了人們的贊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數詞+官職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我們公司的中二千石,能夠勝任重要的項目管理工作。
2. 這位教授在學術界是中二千石,深受學生和同行的敬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中二千石”與能力和品德高尚的人聯系起來。可以想象一個有才能、有膽識的人手持權杖站在糧食倉庫前,象征著他有能力管理大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例如“中流砥柱”、“一言九鼎”等,來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我是班級的中二千石,因為我總是幫助同學解決問題。
2. 初中生:我認為學習不僅要有知識,還要有品德,只有成為中二千石,才能有所作為。
3. 高中生:作為學生會主席,我要努力做到中二千石的水平,為同學們做好服務。
4. 大學生:在實習期間,我要努力表現出中二千石的能力,爭取得到更好的工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