搪拒
成語(Idiom):搪拒
發音(Pronunciation):táng j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拖延、推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搪拒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搪指的是拖延、推托,拒指的是拒絕。搪拒的基本意思就是拖延并推托拒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搪拒常用于形容某人敷衍應付、拖延時間以拒絕做某事。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形容工作中的不負責任、敷衍塞責的態度,也可以用于形容生活中的拖延、推托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搪拒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唐朝時期,有一個官員被派去辦理一項重要的公務,但他卻一直拖延不辦。當其他人詢問他進展時,他總是敷衍塞責地推托。最終,這個官員因為搪拒公務而喪失了官職和聲譽,被人們廣泛議論和嘲笑。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搪拒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搪為動詞,拒為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搪拒工作,從不認真對待。
2. 她搪拒了我的邀請,說自己沒有時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搪拒聯想成一個人不斷地用手推托著別人,同時還一直拖延時間,從而拒絕了對方的請求。這樣的形象比較生動,可以幫助記憶搪拒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搪拒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之相關的成語,如搪塞(táng sè)、拖泥帶水(tuō ní dài shuǐ)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問我為什么沒有完成作業,我搪拒了說我忘記了。
2. 初中生:爸爸讓我去買東西,我搪拒了說我太累了。
3. 高中生:老師要我參加學校活動,我搪拒了說我有其他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