竦讋
成語(Idiom):竦讋(sǒng lè)
發音(Pronunciation):sǒng l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顯得驚慌或不安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竦讋是一個由兩個相近意義的形容詞組成的成語。竦有驚慌、恐懼的意思;讋有不安、不穩定的意思。結合起來,表示人或事物因受到驚嚇或不安而顯得慌張、不穩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竦讋常用于描述人的情緒或狀態,可以用來形容緊張、恐懼、慌亂等。也可用于描述事物的狀態,如形容戰爭、動亂等情況下的社會或局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竦讋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王莽傳》中,形容王莽在位時國家動蕩不安,人心惶惶。后來逐漸演變為形容人或事物的慌張不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竦讋是一個由兩個形容詞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到突然響起的槍聲,頓時竦讋起來。
2. 在這個動蕩的年代,人們都感到竦讋不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竦讋拆分為“竦”和“讋”,分別記憶它們的意思。例如,“竦”可以聯想到驚慌、恐懼,而“讋”可以聯想到不安、不穩定。通過拆分記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竦讋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竦讋相關的成語,如“驚惶失措”、“驚慌失措”等,以擴展對慌張、不安的表達方式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聽到雷聲,他嚇得竦讋不已。
2. 初中生:考試前的最后幾天,同學們都感到竦讋不安。
3. 高中生:在戰爭爆發的那一刻,整個國家都陷入了竦讋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