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倒斷
基本解釋
不斷,沒完沒了。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四本楔子:“因姐姐玉精神,花模樣,無倒斷曉夜思量。” 元 關漢卿 《謝天香》第一折:“我這府里祗候幾曾閒,差撥無銓次,從今后無倒斷嗟呀怨咨。”
成語(Idiom):無倒斷
發音(Pronunciation):wú dǎo d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沒有翻倒斷裂,形容堅固不可摧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無倒斷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用來形容堅固不可摧毀的事物。它表達了物體或事物的堅固和穩定性,不會輕易被破壞或倒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無倒斷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堅強、不屈不撓的品質。它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意志力、毅力和決心,也可以用來形容建筑物、防御工事等的牢固和穩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無倒斷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是描述齊國大夫晏嬰的故事。晏嬰是齊國的一位重要官員,他在位期間,齊國經歷了一系列的戰亂和災難,但他始終堅守崗位,保持忠誠和穩定。因此,人們用“無倒斷”來形容他的品質和忠誠。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倒斷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無”表示沒有,表示否定;“倒”表示倒下;“斷”表示斷裂。整個成語的結構簡潔明了,意境鮮明。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意志堅定,無倒斷的精神讓他戰勝了各種困難。
2. 這座城墻修筑得非常堅固,無倒斷的防御工事讓敵人望而生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無倒斷”這個成語與堅固的事物聯系起來,例如一座堅固的城墻或一棵挺拔的大樹。通過形象化的記憶,可以更容易記住成語的意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無倒斷”相關的成語,例如“巋然不動”、“屹立不倒”等,可以進一步豐富詞匯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這個城堡真是無倒斷,我一點都不害怕。
2. 初中生(13-15歲):他在困境中展現出了無倒斷的勇氣和堅持。
3. 高中生(16-18歲):面對挫折,我們要保持無倒斷的信念,堅持追求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