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暴
基本解釋
猶侵凌。《三國志·蜀志·先生傳》:“ 曹公 與 夏侯淵 、 張郃 屯 漢中 ,數數犯暴 巴 界。”
成語(Idiom):犯暴 (fàn bào)
發音(Pronunciation):fàn b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犯下暴行,行為兇惡殘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犯暴是指人犯下殘暴行為,具有兇狠惡劣的意思。這個成語形容人的行為兇惡殘暴,沒有人性,違背道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犯暴一詞常用于描述犯罪行為或惡意傷害他人的行為。可以用來形容暴力犯罪、虐待他人、惡意欺騙等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犯暴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季氏》一章中。孔子曾經評價季氏的弟子:“犯罪犯暴,如此其怨何可久也!”這句話意思是說,犯罪行為和兇暴行為會引來怨恨,不會長久得到人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犯暴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犯”和形容詞“暴”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罪犯犯暴,對受害者造成了嚴重的傷害。
2. 他的行為之惡劣,簡直可以用犯暴來形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犯暴”的發音與“犯罪行為”、“兇惡殘暴”等詞語進行聯想,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相關的成語,如“犯上作亂”、“犯顏”等,可以擴展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犯暴欺負了同學,被老師嚴厲批評了。
2. 初中生:這個惡霸經常犯暴,欺負弱小的同學。
3. 高中生:那個罪犯犯暴傷害了無辜的人,被警方抓獲了。
4. 大學生:我們應該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犯暴行為,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