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履
成語(Idiom):曳履
發音(Pronunciation):yè lǚ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躊躇、猶豫、不敢前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曳履意為行走時邁步不前,猶豫不決。形容人在面對困難或險阻時,心生畏懼,不敢繼續前進。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對重大決策或困難抉擇時的心理狀態。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在遇到困難時退縮不前,缺乏勇氣和決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曳履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十三年》中,原文為“曳履而不前”。傳說當時,魯國的公子曹在喪父后要前去哭喪,但是他一直猶豫不決,邁步不前。這個故事成為了“曳履”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事業上一直曳履不前,缺乏決斷力。
2. 面對考試的壓力,他曳履不前,不敢邁出第一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曳履”聯想為一個人走路時拖著腳步,猶豫不前的形象。可以通過想象這個形象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曳履”相關的成語,如“躊躇滿志”、“猶豫不決”等,來拓展對于猶豫不前心理狀態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在跳繩比賽前曳履不前,不敢上臺表演。
初中生:面對升學的選擇,我曳履不前,不知道該選擇什么專業。
高中生:他在面對人生抉擇時曳履不前,缺乏自信和勇氣。
大學生:在創業的道路上,我曾經曳履不前,但最終還是勇往直前,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