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庸而決竇
成語(Idiom):買庸而決竇
發音(Pronunciation):mǎi yōng ér jué d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用金錢賄賂,達到自己的目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買庸而決竇是一個四字成語,由“買庸”和“決竇”兩個詞組成。買庸指用金錢賄賂,決竇指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通過賄賂來解決問題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買庸而決竇常用于形容某些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地用金錢賄賂他人。可以用于批評貪污腐敗、權力濫用等不道德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戰國策·秦策一》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說的是戰國時期的秦國大夫龐涓在齊國的宰相竇燕家中,用金錢賄賂竇燕的妻子,迫使竇燕改變政策,最終達到了自己的目的。這個故事成為了買庸而決竇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買庸而決竇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兩個動詞和兩個名詞組成,結構簡潔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得到那份工作,不惜買庸而決竇。
2. 這個政府官員利用職權,買庸而決竇,導致了嚴重的腐敗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拿著一把金鑰匙,打開了一個大門,里面是一個巨大的竇子(竇燕的竇),表示通過金錢賄賂來解決問題。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賄賂、腐敗相關的成語,如貪贓枉法、公而忘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班上有一個同學為了考試作弊,買庸而決竇,結果被老師發現了。
2. 初中生:有些政府官員為了謀取私利,不惜買庸而決竇,破壞了社會的公平正義。
3. 高中生:在競選班長的過程中,有些同學通過賄賂來拉票,買庸而決竇,損害了選舉的公正性。